|
[中文名称]: |
奥沙米特 |
[功能主治]: |
对变应性鼻炎、结膜炎、荨麻疹和食物过敏以及其它抗组胺药对之有效的疾病,可以缓解症状。
|
[化学成分]: |
苯咪唑嗪。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哌嗪的衍生物,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具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毒蕈碱胆碱作用。可能还具有肥大细胞稳定作用。t1/2约20h,血浆结合率90%,其代谢物由尿排出。*本品为化学结构与脑益嗪相近似的H1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几个体外和体内模型,显示很强的抗组胺活性,一定的抗5-羟色胺和抗胆碱能活性,并可能有抗慢反应物质-A的活性。同时对抗原和化学物质引起的人肺组织、人嗜碱性白细胞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均有抑制作用,也能减少豚鼠和大鼠与过敏相关的肥大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变化。本品作用机制不同于色甘酸钠,但对人肥大细胞体外模型本品似更类似其它一些亲脂性H1组胺受体拮抗剂影响组胺流出的机制。其作用可能并不涉及H1组胺受体,一些证据表明,本品吸附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扰乱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从而抑制了肥大细胞脱粒。人口服60mg或120mg后4h内达血浆浓度峰值。一日2次每次30mg长期服用,血药浓度约在1周内逐渐上升,其后变化很小。口服60mg每日3次长期给药时的平均血浆浓度至6个月时仍恒定。本品剂量与血浆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反映了吸收的差异。本品与人体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1%。在实验动物分布广泛,最高药物浓度出现在肝脏、肺和胰腺。也进入哺乳狗乳汁,乳药峰浓度约为血清峰浓度的一半。健康个体一次口服120mg后,测得的消除半衰期为14h。在人体内本品通过芳环羟基化和氧化N-脱烷基被广泛代谢,代谢物尿和粪排泄的量分别为服用剂量的40%和54%左右。尿中原药排泄量不足0.1%。急性毒性LD50,静注:小鼠27mg/kg,大鼠30mg/kg,豚鼠23mg/kg。口服:豚鼠为320mg/kg,狗>1280mg/kg,小鼠和雄性大鼠>2560mg/kg,雌性大鼠为1670mg/kg。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大鼠和狗口服给药90天,每天剂量分别达35mg/kg和20mg/kg,未见病理变化。大剂量时的病理学变化包括体重增加抑制和器官重量减少,肝酶浓度增加,多尿和糖尿,肌酸肝清除率降低以及广泛的组织病理学变化。2只狗死于胃肠炎。长期毒性研究,大鼠每食用100g食物服本品80mg达18个月,出现一些血液学异常,血糖和尿糖增加,以及肠炎(明显导致死亡率增加)。狗每天口服20mg/kg达1年,未见病理变化。较小剂量对大鼠和兔的生育力及胚胎均无影响,但160mg/kg对雌性怀孕大鼠可使母体体重增加,幼仔体重及出生率均下降,胚胎吸收率增加到近100%。无致畸及致癌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 |
尚不明确。
|
[产品规格]: |
30mg
|
[用法用量]: |
成人和14岁以上的儿童30mg,一日2次。需要时可增量至60mg,一日2次。5~14岁儿童,每次15~30mg,一日2次。片剂应在早、晚餐后口服。
|
[贮藏方法]: |
遮光,密封保存。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不良反应为嗜睡、头痛、胃肠不适。大剂量时可增加食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