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冻干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 |
[功能主治]: |
用于预防及治疗气性坏疽。当受严重外伤,认为有发生气性坏疽的危险或不能及时施行外科处置时,应及时注射本品预防。一旦病症出现,除及时采取其他措施外,要尽快使用大量抗毒素进行治疗。
|
[化学成分]: |
经胃酶消化后的马气性坏疽(威氏、水肿、脓毒、溶组织)免疫球蛋白。
|
[药理作用]: |
本品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气性坏疽毒素的作用,可用于产气夹膜梭菌、水肿梭菌、脓毒梭菌、溶组织梭菌等感染所引起气性坏疽的预防和治疗。
|
[药物相互作用]: |
尚不清楚。
|
[产品规格]: |
10000国际单位
|
[用法用量]: |
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异常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用量:预防: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0000IU(混合)左右。在紧急情况下,可酌增用量,亦可采用静脉注射。伤口感染的危险未消除者,可每隔5~6天反复注射一次。治疗:第1次注射30000~50000IU(混合)于静脉内,同时注射适量于伤口周围健康组织内,以后可根据病情,经适当的间隔时间(如4~6或12小时)反复注射。病情开始好转后,可酌情减量(例如减半)或延长间隔时间(例如24~48小时),直到确认无需继续注射为止。
|
[贮藏方法]: |
2~8℃避光干燥处保存。
|
[注意事项]: |
1 本品为冻干制品。应按标签上规定的量加入灭菌蒸馏水,轻摇使完全溶解。如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2 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3 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4 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