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氟尿嘧啶片 |
[功能主治]: |
为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亦用于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和胰腺癌)、卵巢癌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辅助化疗和姑息治疗。
|
[化学成分]: |
化学名称为:5-氟-2,4(1H,3H)-嘧啶二酮。
|
[药理作用]: |
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此外,还能掺入RNA,通过阻止尿嘧啶和乳清酸掺入RNA而达到抑制RNA合成的作用。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抑制S期瘤细胞。
|
[药物相互作用]: |
曾报告多种药物可在生物化学上影响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或毒性,常见的药物包括甲氨喋呤、甲硝唑及四氢叶酸。与甲氨喋呤合用,应先给甲氨喋呤4~6小时后再给予氟尿嘧啶,否则会减效。先给予四氢叶酸,再用氟尿嘧啶可增加其疗效。本品能生成神经毒性代谢产物-氟代柠檬酸而致脑瘫,故不能作鞘内注射。别嘌呤醇可以减低氟尿嘧啶所引起的骨髓抑制。[给药说明]口服虽能吸收,但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长,而体液分布和浓度不恒定,其生物利用度不如静脉给药。用本品时不宜饮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
[产品规格]: |
50mg
|
[用法用量]: |
成人常用量,一日0.15~0.3g,分3~4次服。疗程总量10~15g。
|
[贮藏方法]: |
遮光,密闭保存。
|
[注意事项]: |
1 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和致癌性,但在人类,其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均明显低于氮芥类或其他细胞毒性药物,长期应用本品导致第二个原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氮芥等烷化剂为小。
2 除单用本品较小剂量作放射增敏剂外,一般不宜和放射治疗同用。
3 当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时禁用本品。其它有下列情况者慎用本品;(1)肝功能明显异常;(2)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500/mm3、血小板低于5万/mm3者;(3)感染、出血(包括皮下和胃肠道)或发热超过38℃者;(4)明显胃肠道梗阻;(5)失水或(和)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者。
4 开始治疗前及疗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
5 老年患者慎用氟尿嘧啶,年龄在70岁以上及女性患者,曾报告对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有个别的严重毒性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和保护脏器功能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