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磷酸组胺注射液 |
[功能主治]: |
主要用于胃液分泌功能的检查,以鉴别恶性贫血的绝对胃酸缺乏和胃癌的相对缺乏,也可用于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为磷酸组胺;
化学名:1H-咪唑-4-乙胺磷酸盐。
|
[药理作用]: |
组胺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有: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兴奋心脏,使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兴奋分布于血管壁上的H1和H2受体,使小动脉扩张,并使通透性增高,引起组织水肿或荨麻疹,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
2 对平滑肌的作用:兴奋肠道H1受体,引起肠平滑肌收缩,造成腹痛腹泻。豚鼠回肠平滑肌对组胺特别敏感,其标本可作生物检定组胺用。组胺也可兴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但对正常人的作用不明显,该反应为正常人的100~1000倍。组胺对胃、生殖和泌尿道平滑肌的作用一般不显著,但孕妇发生变态反应时,也可因组胺诱导的子宫平滑肌收缩而流产;
3 对分泌组织的作用:组胺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有较强促进作用。皮下注射25μg即会增加胃酸分泌而不产生其他效应。这可用于真性胃酸缺乏的判别,以帮助恶性贫血及胃癌的诊断。组胺的此效应靠胃壁细胞膜上H2受体介导,也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升高,cAMP浓度增加以及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有关。乙酰胆碱、五肽胃泌素等促进胃酸分泌作用,但最大效应可为H2受体阻断剂所阻滞(不能全部消除),但它们不使cAMP升高。一般浓度组胺对其它腺体组织活动影响不明显,高浓度时则可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类;
4 对神经末梢的作用:组胺是神经末梢的强刺激剂,特别是痛和痒的感觉。这是荨麻疹瘙痒的重要原因;
5 对三联反应(Tripleresponse)的作用:皮内注射10μg组胺,首先在注射局部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继之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在红斑部位上形成丘疹,最后通过轴突反射使全部邻近小动脉扩张,在其四周出现红晕,同时伴有痛、痒感。麻风病人因局部皮肤神经病损,此反应常不典型,故可用以帮助诊断麻风。组胺作用于H2受体,升高cAMP,影响炎症和免疫反应。组胺可限制其本身从嗜碱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释放,抑制嗜碱性白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化学游走,减少中性粒细胞分泌酶和氧化物。抑制淋巴因子产生和T细胞增值。
|
[药物相互作用]: |
尚不明确。
|
[产品规格]: |
1ml:1mg
|
[用法用量]: |
本品为诊断用药1.空腹时皮内注射,一次0.25~0.5mg。每隔10分钟抽1次胃液化验。用1:1000的磷酸组胺作皮内注射,一次0.25~0.5mg,观察有无完整的三联反应,用于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
[贮藏方法]: |
遮光,密闭保存。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