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麦角溴胺片 |
[功能主治]: |
自发性和脑炎后帕金森氏病,可单独使用或合并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由于溴隐亭具有多巴胺能的活性,在使用比治疗内分泌适应证更高剂量时,能有效地治疗帕金森氏病。溴隐亭可激动多巴胺受体,引起帕金森氏病的特异性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缺乏得以恢复。临床上,溴隐亭改善震颤、僵直、活动迟缓和帕金森氏病任何阶段的其它症状。通常疗效可保持多年(迄今,有患者保持良好效果达8年之久)。溴隐亭既可在早期和晚期单独使用,也可合并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加强抗帕金森氏病的作用,同时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发生疗效减退或产生异常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病样运动障碍和/或痛疼性张力障碍),用药末期失效和“开关”现象的患者,溴隐亭可提供特别有效的治疗。溴隐亭可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常患的抑郁症,这是由于溴隐亭特有的抗抑郁作用。这一作用在有内源性或精神性抑郁症的非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
|
[药物相互作用]: |
溴隐亭经细胞色素P450(CYP3A)酶系统代谢。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酶素、醋竹桃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或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如:西米替丁)合用,可因提高溴隐亭的血药浓度,而导致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已有报道与奥曲肽合用可提高溴隐亭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应避免与奥曲肽合用。与甲基麦角新碱或其他麦角碱合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应避免合用。酒精可降低溴隐亭的耐受性。
|
[产品规格]: |
2.5mg
|
[用法用量]: |
溴隐亭应在用餐中服用。为了得到最佳耐受性,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每天1.25毫克(半片)。第一周推荐晚间服药。日剂量可每周增加1.25mg,直至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每日剂量通常分2—3次服用。如果在6—8周内未达到满意的疗效,可尝试每周增加剂量2.5mg/日。
|
[贮藏方法]: |
避光保存在25℃以下。
|
[注意事项]: |
概况:溴隐亭治疗可能会恢复生育能力,不愿生育的育龄妇女,服用溴隐亭期间须使用可靠的避孕措施。一旦出现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的症状,持续头痛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治疗应立即终止。已有胃肠道出血和胃溃疡的报道。发生类似反应时,溴隐亭应停用。对于有活动性溃疡病或溃疡病史的患者,接受溴隐亭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偶有患者在治疗头几天会出现低血压,并可能使精神警觉性下降。因此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应特别谨慎。分娩后和产褥期使用:已有报道,少数分娩后妇女接受溴隐亭抑制泌乳治疗时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心肌梗塞、癫痫发生、中风及精神障碍。其中一些病人在严重头痛或短暂视觉悟障碍后发生癫痫或中风,尽管尚无因果关系的结论性证据,但对这些病人或接受溴隐亭治疗其它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定期血压监测是必需的。一旦出现高血压,严重的、持续的或逐渐加重的头痛(伴或不伴视觉障碍)或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治疗应立即终止,并即刻对病人病情进行判定。对近期或正在服用可影响血压的药物,例如:血管收缩药(如拟交感神经药)或麦角碱类,包括麦角新碱或甲基麦角新碱的患者。使用溴隐亭时应特别小心。尽管溴隐亭与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证据,但不推荐分娩后和产褥期的妇女合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