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剂 |
[功能主治]: |
解热镇痛类药,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
[化学成分]: |
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 |
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或大量服用本品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本品与氯霉素合用,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本品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
[产品规格]: |
2g:0.3g
|
[用法用量]: |
口服。小儿常用量每公斤体重10-15mg,每天3-4次。12岁以下的小儿每日不宜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10天。
|
[贮藏方法]: |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
[注意事项]: |
1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哮喘的病人中,少数病人可在服用本品后发生支气管痉挛。
2 酒精中毒、患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本品有增加肝脏毒性的危险,应慎用。
3 肾功能不全者长期大量使用本品,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应慎用。
4 因疼痛服用此药时,不得连续使用5天以上,退热治疗不得超过3天,除非另有医嘱。
5 服用本品后出现红斑或水肿症状应立即停药。
6 将此药放在儿童不易触及之处,万一发生过量服药现象,应立即就医。
7 本品仅为对症治疗药,在使用本品的同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
8 对诊断的干扰:①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测定时可得假性低值,而用己糖激酶/6-磷酸脱氢酶法测定时则无影响;②血清尿酸测定,应用磷钨酸法测定时可得假性高值;③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用亚硝基奈酚试剂作定性过筛试验时可得假阳性结果,定量试验不受影响;④肝功能试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LDH、血清转氨酶均可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