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乙胺嘧啶片 |
[功能主治]: |
本品主要用于疟疾的预防,也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本品化学名称为:6-乙基-5-(4-氯苯基)-2,4-嘧啶二胺。
分子式:C12H13ClN4
分子量:248.71
|
[药理作用]: |
乙胺嘧啶对某些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有抑制作用,对红内期的抑制作用仅限于未成熟的裂殖体阶段,能抑制滋养体的分裂。疟原虫红内期不能利用环境中出现的叶酸,而必须自行合成,乙胺嘧啶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进而影响嘌呤及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最后使核酸合成减少,使细胞核的分裂和疟原虫的繁殖受到抑制。疟原虫的DNA合成主要发生在滋养体阶段,在裂殖体期合成甚少,故乙胺嘧啶主要作用于进行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对已发育完成的裂殖体则无效。
|
[药物相互作用]: |
尚不明确。
|
[产品规格]: |
6.25mg
|
[用法用量]: |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预防用药,应于进入疫区前1~2周开始服用,一般宜服至离开疫区后6~8周,每周服4片;
②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每日2片,分2次服,疗程3日;
③治疗弓形虫病,每日50~100mg顿服,共1~3日(视耐受力而定),然后每日服25mg,疗程4~6周。
2小儿常用量口服。
①预防用药,一次按体重0.9mg/kg,每周服1次,最高剂量以成人量为限;
②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每次按体重0.3mg/kg,一日3次,疗程3日;
③弓形虫病,每日按体重1mg/kg,分2次服,服用1~3日后改为每日0.5mg/kg,分2次服,疗程4~6周。
|
[贮藏方法]: |
遮光,密封保存。
|
[注意事项]: |
1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意识障碍,大剂量治疗弓形虫病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并可干扰叶酸代谢;②G-6-PD缺乏者,服用本品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③巨细胞性贫血患者,服用本品可影响叶酸代谢。
2大剂量治疗时每周应检测白细胞及血小板2次。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儿童用药过量易引起急性中毒。
5药物过量:乙胺嘧啶过量时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儿童更易发生,本药具香味,儿童可误作糖果而造成中毒事故,误服过量后1~2小时内可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口渴心悸、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眩晕、视力模糊、阵发性抽搐、惊厥昏迷,可引起死亡,此乃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