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
[功能主治]: |
镇吐药。①用于化疗,放疗,手术,颅脑损伤,脑外伤后遗症,海空作业以及药物引起的呕吐;②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胰腺,尿毒症等各种疾患之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③用于诊断性十二指肠插管前用,有助于顺利插管;胃肠钡剂X线检查,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促进钡剂通过。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甲氧氯普胺。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多巴胺第2(D2)受体拮抗剂,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第4(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阈值,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本品亦能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故有一定的催乳作用。对中枢其它部位的抑制作用较微,有较弱的安定作用,较少引起催眠作用。对于胃肠道的作用主要在上消化道,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的幅度,使食管下端压力增加,阻滞胃-食管反流,加强胃和食管蠕动,并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促进胃的排空;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形成胃窦、胃体与上部小肠间的功能协调。这些作用也可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本品对小肠和结肠的传送作用尚不确定。
|
[药物相互作用]: |
1 与对乙酰氨基酚、左旋多巴、锂化物、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乙醇和安定等同用时,胃内排空增快,使后者在小肠内吸收增加;
2 与乙醇或中枢抑制药等同时并用,镇静作用均增强;
3 与抗胆碱能药物和麻醉止痛药物合用有拮抗作用;
4 与抗毒蕈碱麻醉性镇静药并用,甲氧氯普胺对胃肠道的能动性效能可被抵消;
5 由于其可释放儿茶酚胺,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高血压病人,使用时应注意监控;
6 与阿扑吗啡并用,后者的中枢性与周围性效应均可被抑制;
7 与西咪替丁、慢溶型剂型地高辛同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如间隔2小时服用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本品还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从而改变其血浓度;
8 与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等合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可有所增加。
|
[产品规格]: |
2ml:10mg
|
[用法用量]: |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一次10~20mg,一日剂量不超过0.5mg/kg;小儿,6岁以下每次0.1mg/kg,6~14岁一次2.5~5mg。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
[贮藏方法]: |
密闭保存。
|
[注意事项]: |
1 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
2 醛固酮与血清催乳素浓度可因甲氧氯普胺的使用而升高;
3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少60%,这类患者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4 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须慢,l~2分钟注完,快速给药可出现燥动不安,随即进入昏睡状态;
5 因本品可降低西咪替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若两药必须合用,间隔时间至少要1小时;
6 本品遇光变成黄色或黄棕色后,毒性增高。有潜在致畸作用,孕妇不宜应用。小儿不宜长期应用。老年人不能长期大量应用,否则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