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
注射用硫酸妥布霉素 |
[功能主治]: |
本品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所致的新生儿脓毒症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及腹膜炎骨骼感染烧伤皮肤软组织感染急性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等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葡萄球菌感染(耐甲氧西林菌株无效)本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或脑室炎时可鞘内注射给药;用于支气管及肺部感染时可同时气溶吸入本品作为辅助治疗本品对多数D组链球菌感染无效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硫酸妥布霉素
化学名:O-3-氨基-3-脱氧-α-O-葡吡喃糖基-(1→6)-O-[2,6-二氨基-2,3,6-三脱氧-α-D-核-己吡喃糖基-(1→4)]-2-脱氧-D-链霉胺
分子式:C18H37N5O9
分子量:467.52
|
[药理作用]: |
本品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庆大霉素近似对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某些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奈瑟菌某些无色素沙雷杆菌和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3~5倍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内酰胺酶株)对本品敏感;链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均对本品耐药厌氧菌(拟杆菌属)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亦对本品耐药本品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
[药物相互作用]: |
1.本品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耳毒性肾毒性以及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能发生听力减退停药后仍可能进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可能恢复或呈永久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用抗胆碱酯酶药或钙盐有助于阻滞作用恢复2.本品与神经肌肉阻滞药合用可加重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肌肉软弱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与代血浆类药如右旋糖酐海藻酸钠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呋塞米及卷曲霉素顺铂万古霉素等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可能发生听力损害且停药后仍可能发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可能恢复或呈永久性3.本品与头孢噻吩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4.本品与多粘菌素类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因可增加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后者可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5.本品不宜与其他肾毒性或耳毒性合用或先后应用以免加重肾毒性或耳毒性6.本品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7.本品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混合可导致相互失活需联合应用时必须分瓶滴注本品亦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
|
[产品规格]: |
80mg(8万单位)
|
[用法用量]: |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1.成人按体重一次1~1.7mg/kg每8小时1次疗程7~14日2.小儿按体重早产儿或出生0~7日小儿:一次2mg/kg每12~24小时1次;其他小儿:一次2mg/kg每8小时1次
|
[贮藏方法]: |
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
[注意事项]: |
1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前庭功能或听力减退者、失水、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及老年患者慎用。
2本品1个疗程不超过7~14日。
3.交叉过敏:对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4对患者(尤其对肾功能减退者、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或老年患者、休克、心力衰竭、腹水或严重失水等患者)应注意监测:(1)听电图:对老年患者须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定期及长期用药后用以检测高频听力损害;(2)温度刺激试验: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定期及长期用药后用以检测前庭毒性;(3)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测定,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上中定期测定肾功能,以防止严重肾毒性反应。(4)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本品的血清浓度,一般于静脉滴注后30分钟到1小时测血清峰浓度,于下次用药前测血清谷浓度,当峰浓度超过12μg/ml、谷浓度超过2μg/ml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5.肌酐清除率在70ml/分钟以下者其维持剂量须根据测得的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
6本品静脉滴注时必须经充分稀释。可将每次用量加入50~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1mg/ml(0.1%)的溶液,在30~60分钟内滴完(滴注时间不可少于20分钟),小儿用药时稀释的液量应相应减少。
7.本品不能静脉注射,以免产生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抑制作用。不宜皮下注射,因可引起疼痛。
8长期应用本品可能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
9应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减少肾小管损害。
10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本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的测定值增高;血钙、镁、钾、钠浓度的测定值可能降低。
|